500畝試種起步,300萬穗年產目標,黃海農場的鮮食玉米正通過直播帶貨和冷鏈快車“闖”入長三角居民的餐桌。
鏡頭前,黃海農場的主播手持一穗甜糯的玉米,向涌入直播間的1000多名觀眾熱情推介:“家人們看過來!這玉米粒粒飽滿,鮮嫩可口,現在下單,鎖鮮包裝直接送到家!”彈幕上“看著就好吃”“馬上拍兩箱”的評論不斷刷屏。
短短2小時,訂單量突破100余單,鮮食玉米成了直播間里的“爆款”。
黃海農場地處黃海之濱,有著中山河與灌河環繞的獨特地理環境。近年來,農場深入貫徹集團公司黨委部署,加快農場產業發展,深化產學研融合,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簽約“鮮食玉米高質高值加工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發”項目。
科研人員歷時數月蹲守試驗田,篩選出蘇科糯1902、佳農861等優質品種。去年,農場邁出了關鍵一步,首次試種500畝鮮食玉米,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,畝產達1250公斤以上。與普通玉米不同,鮮食玉米口感鮮嫩、營養豐富,可直接蒸煮食用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
為了將鮮食玉米產業做大做強,黃海農場投資近千萬元,建設集生產加工、儲運冷藏、產品研發與電商銷售于一體的鮮食玉米供應鏈基地。
在鮮食玉米加工車間,剛采收的玉米經過剝皮、清洗、真空包裝、高溫滅菌、洗袋風干入庫等工序處理后,最大限度保留玉米營養與清甜口感。除了玉米棒深加工設備,玉米汁、玉米粒等深加工設備也將逐一亮相,以多元化的產品提升產業競爭力。
在加工端,近千萬元的現代化生產線已于今年6月底投產,采摘后的玉米3小時內即可完成加工“鎖鮮”。生產線設計產能日均加工8萬穗,年產真空鎖鮮玉米300多萬穗,輻射帶動1500畝種植基地。加工好的玉米6小時就能直達長三角城市,12小時就能覆蓋全國各大城市。這種高效的物流網絡為鮮食玉米“領鮮”長三角提供了堅實基礎。
“咱們懂種植、知品質,但對著鏡頭‘吆喝’,能讓網友買賬嗎?”這是黃海農場團隊剛開始接觸直播時的疑慮。為了打破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困境,大家把“賽場”當“課堂”,從產品賣點到直播技巧,一點點摸索創新。
如今,黃海農場已組建4個直播小組,16名主播每日固定直播3小時。線上直播帶貨的方式,讓鮮食玉米銷售搭上了“電商快車”。
今年1月,“響墾臻品”商標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注冊,為品牌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。黃海農場產業營銷負責人比較道:“普通玉米一般是論斤賣,而我們的鮮食玉米是論根賣。”這種從“論斤賣”到“按穗賣”的轉變,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價值。
在營銷端,黃海農場打造“全員營銷+專員營銷”“線上+線下”立體化渠道,鞏固傳統商超渠道,同時開拓社區團購、精品生鮮店等新陣地。
小小的玉米棒,不僅為農場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,更成為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富民產業。黃海農場鮮食玉米產業上半年實現從0到1的突破,構建起“種植+加工+銷售”一體化全產業鏈體系。在加工廠干活的一位周邊居民分享道:“每天都能掙100多元。”像她這樣在家門口就業的居民就有100多人。
加工車間里,剛從田間運來的鮮食玉米在自動化流水線上經歷著蛻變:機器剝皮、切頭去尾、高壓清洗、真空包裝,最后通過高溫殺菌,保留玉米的色、香、味和營養成分。
黃海農場用一根小小的玉米棒,串起了集種植、加工、銷售、科研于一體的大產業,構建起“種植+加工+銷售”一體化全產業鏈體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