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產業振興的時代浪潮中,一顆名為“東壩翠玉”的西瓜,正以科技賦能的姿態,書寫著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篇章。
破題:在土地里尋找答案
2024年初的東壩頭農場,正面臨著所有農業區共同的難題:有限的土地資源,同質化的產業競爭。面對集團公司“三年求發展”的戰略目標,東壩頭黨委深入田間地頭調研,發現當地氣候條件與無籽西瓜市場需求高度契合。這一發現,為產業轉型指明了方向——以特色品種為突破口,激活土地潛能。
破局:用科技喚醒土地
為突破傳統種植瓶頸,東壩頭農場成立科技創新管理委員會,在22畝試驗田開啟探索。滴灌系統精準輸送水分,智能溫控設備實現大棚環境自主調節,徹底擺脫“靠天吃飯”的依賴。老技術員王師傅感慨道:“種地半輩子,沒想到還能用上這些‘黑科技’。”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作物產量,更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數字化、智能化的新活力。
破繭:讓人才扎根土地
試驗田邊,“90后”技術員小龔與種植能手王師傅組成的“新老搭檔”,成為產業升級的“先鋒隊”。年輕人負責安裝傳感器、搭建數據平臺,老師傅傳授整枝、授粉等傳統技藝,雙方優勢互補,讓技術創新真正落地。周邊農戶紛紛加入技術交流,試驗田變身“共享課堂”,形成“傳幫帶+數字化”的協同發展模式。
破界:從田間走向市場
2024年盛夏,“東壩翠玉”西瓜帶著清甜果香走出試驗田,直抵上海、廣州等一線城市。為精準對接市場需求,團隊赴嘉興水果批發市場調研,與經銷商深度溝通。當聽到客商評價“品質不輸進口貨”時,我們知道,我們的努力有力回報,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已然邁出。
破曉:以持續耕耘書寫新篇
如今,100畝智慧農田正在加速建設。滴灌系統如大地脈絡,溫控設備守護作物生長,而老農人的經驗與數字技術正深度融合。站在2025年的田埂上,看著葡萄架下的小飛鳥裝置感慨萬千。避雨栽培技術讓夏黑葡萄品質穩定提升,手機成為新農人的“新農具”,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,我們看到了產業發展的更多可能。
從一顆西瓜到一片智慧農田,“東壩翠玉”的故事里沒有奇跡,只有對土地的敬畏、對科技的篤信、對實干的堅持。這顆西瓜的成長軌跡,恰是產業振興的縮影——唯有扎根土地、擁抱創新,方能迎來產業振興的破曉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