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新洋農場社區管理委員會第六屆第二次居民代表大會舉行,民主審議通過農場辦社會職能移交方案和成立社區居民委員會方案,辦社會職能移交方案包含23項社會管理職能清單、三級聯動機制、跨部門協同保障體系等內容。集團公司社會事業部領導以及射陽縣社會工作部、民政局、對口興橋鎮領導蒞臨會場全程督導。
作為江蘇農墾所屬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的一員,新洋農場也面臨“企業辦社會”的歷史包袱與屬地化移交的雙重挑戰。如何讓23項社會職能“交得出、接得住、管得好”?2024年11月,在集團黨委與射陽縣委、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,新洋農場牽頭推進改革工作。通過頻繁對接、多輪溝通和持續跟進,逐項敲定權責清單。“那段時間僅協調會就開了20多場。”社區綜合管理科科長茆永鋒說。最終,“1+3+N”移交框架落地:一張清單厘清職能邊界,三級聯動打破部門壁壘,多方協同保障無縫銜接。集團公司“四三三”原定3年時間的移交計劃,僅用1年就順利簽訂移交協議,射陽縣人民政府已正式下達《關于同意成立射陽縣興橋鎮新農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批復》,預計近期將完成掛牌,新成立的居委會將全面承接農場社區移交的社會職能,納入地方治理體系。
走進新設立的興橋鎮新農便民服務點,王曉麗、劉冬虎等3名鎮派工作人員正忙著接待居民。2月28日服務點設立當天,他們就帶著厚厚一摞材料進駐農場。“從安全生產檢查到低保申請,23項職能要快速上手。”王曉麗坦言,起初對農場情況不熟悉,多虧農場派專人“一對一”協助。如今,服務點已處理事項超200件,居民滿意度達98%以上。與此同時,農場服裝產業園區內的“平安護航”專項行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。“滅火器壓力不足,必須立即更換!”劉冬虎的檢查記錄本上記著67處隱患整改項。
自開展辦社會職能移交工作以來,新洋農場積極聯系對接縣執法相關部門,已先期實現執法進駐常態化,縣環保局開展“環保亮劍”專項行動,縣法院為清理“僵尸企業”開辟綠色通道,興橋鎮安全執法部門常態化巡查“九小”場所……據了解,射陽縣已將新洋農場納入縣域發展規劃,并對3個項目給予資金補助,總計約760萬元,未來還將在基礎設施建設、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深化合作。